滨水界面夜景照明的四个发展阶段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浏览量:49
回顾之前的经验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滨水界面夜景照明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快速城市化条件下的野蛮生长,民俗情趣和西方审美混杂。从整体上来讲滨水界面的建筑载体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秩序,造成整体混乱和平庸的形象。
但从个体上来讲,个体的设计手法贫乏,符号化图形化的设计方式过度,造成可辨识意象的丢失,或是意象选择牵强随意,建筑本体形象缺失。
因此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只是被照亮了的滨水界面,虽然带来了热闹的氛围,但是热闹的背后,是城市整体面貌是热闹的同质化,照明语言并未对创造特征意象做出贡献。
第二阶段:对于第一阶段快速城市化条件下野蛮生长的反思,滨水界面夜景的建设不再满足于只是亮”,而是逐渐关注城市的特色与整体的秩序美学。如在宁波的三江六岸照明提升中,充分挖掘城市特征,从港口城市,中西文化交融,海、潮、河三江交汇几个方面入手,提出光影随波的设计理念,根据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不同的文化意象,赋予相应的光色属性。夜间随潮水的涨落,江水流向的转变,建筑、桥体、驳岸灯光统一流动变化,在大尺度上完成夜间景观的视觉震撼与统一。同时在设计中对于大量使用现代的照明设计语言,通过泛光塑形、均匀肌理、体块组合等设计手法充分表达出载体本身的美学秩序。
第三阶段:滨水界面的夜景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形象秩序的构建,而是逐渐转化为滨江夜游驱动下的城市特征展示。在重庆渝中半岛项目中应用到了媒体立面的手段来完成主题信息的展示。
第四阶段:滨水界面夜景在大事件和旅游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展现特征,更多的走向媒体化、演绎化。如杭州钱江新城夜景设计中在双重驱动下滨水界面通过媒体立面的方式演绎水、城、光三个篇章的主题故事。表现大事件的多面国旗交错飘动的影像也是深入人心。
回顾国内滨水界面夜景照明的四个发展阶段,可以发现规律趋势是滨水界面的夜景照明越来越注重整体形象,越来越多的承载演绎功能,与城市文化城市事件越来越贴近,展望未来,随着照明技术及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会赋予城市滨水界面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如城市滨水界面可以作为信息中介与城市中的人、天气等要素发生密切的关联,每天的光影甚至是每个时段的光影都在变化着。市民的参与直接影响到滨水界面光影的形成,可以拉近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滨水界面夜景会给城市带来新的活力。